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我们现存的近亲——野生倭黑猩猩——可通过具有复杂组合语义结构的声音进行交流;这种结构反映了人类语言的关键特征。这些发现挑战了由来已久的人类具有独一无二语言特性的假设,并为了解交流的演化方式开辟了新的途径。人类语言的一个标志性特征是其能够将离散元素组合成更复杂且更有意义的结构。这一原则被称为组合性;它能让词素(即具有意义的最小语言单位)组合成单词,再将单词组合成句子;其整体含义则由各个组分及其排列方式决定。组合性可有两种形式:平凡及非平凡组合性。在平凡组合性中,每个单词都保持其独立含义。非平凡组合性则涉及更复杂且细腻的关系,其含义并非仅为所涉单词的直接总和。组合性可能并非人类语言所独有;对鸟类和灵长类的研究表明,它们中的某些物种能将有意义的声音结合成平凡组合结构。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动物会在交流中运用非平凡组合性。
Mélissa Berthet 和同事在此报告了强有力的实证证据:野生倭黑猩猩(Pan paniscus)在其声音交流中运用了非平凡组合性。Berthet 等人分析了 700 个录制的倭黑猩猩叫声和叫声组合,记录了与每一发声相关的 300 多个语境特征。作者采用源自分布式语义学方法(一种衡量单词间含义相似性的语言学框架)分析了这些语境特征,旨在推断单次倭黑猩猩发声的含义并量化它们之间的关系。接着,为评估倭黑猩猩叫声组合是否遵循组合原则,他们采用了先前用于识别人类交流中组合性的多步骤法。Berthet 等人发现,倭黑猩猩的叫声类型可整合成四种组合结构,其中三种展现了非平凡组合性,表明倭黑猩猩的交流与人类语言的结构上的相似性比之前认定的要多。
Journal
Science
Article Title
Extensive compositionality in the vocal system of bonobos
Article Publication Date
4-Apr-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