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Release

理大研發嶄新自行填補支架助骨骼再生

Business Announcement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Self-Fitting Shape Memory Bone Scaffold Developed by PolyU

video: Self-fitting shape memory bone scaffold developed by PolyU. view more 

Credit: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的研究團隊結合形狀記憶發泡材料及羥基磷灰石(骨骼組織的主要礦物成分),設計及製造出一種具自行填補高效能的骨骼支架,能安全及方便地植入骨骼缺損位置,令骨骼再生,有助骨傷及骨折病人康復。目前市面有售的骨骼支架仍未有具備形狀記憶、自行填補效能。

骨骼可以自行再生,但因切除骨腫瘤及嚴重骨折所導致的大面積缺損,則需要接受自體或異體骨骼移植手術,導引骨骼再生。骨折乃全球愈益關注的健康問題,在人口老化的社會尤甚,如何改善移植手術或有效導引骨骼再生,藉以舒緩病者痛苦兼減輕社會醫療開支,成為科學家應對的一大挑戰。以骨質疏鬆引致的髖骨骨折為例,今年香港有9,590宗新病例,一項最新研究預測 ,到了2050年,每年新症數目將是現時的三倍;馬來西亞及新加坡同期的數目更會跳至三倍半。

組織工程學科學家近年有關骨支架的研究,為這領域帶來新希望,其中一個方向乃研發可導引組織快速再生、兼能以微創手術植入的骨支架,從而減少病人住院日數及感染風險。理大團隊新近研發的自行填補支架,乃此領域的突破。團隊由紡織及服裝學系教授胡金蓮教授(研究項目首席研究員)和博士後研究員謝瑞琪博士,以及康復治療科學系副教授郭霞博士帶領;團隊亦與四川大學緊密合作,就此項目進行細胞培植及動物建模實驗。

理大嶄新骨支架的特點

理大研發的骨支架 結合形狀記憶聚氨酯泡沫(polyurethane foam,一種塑膠材料)及羥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 / HA)納米粒子製成,具有顯著的自行填補功能。支架由形狀記憶材料製成,可在0度(攝氏度°C)將其壓縮,在室溫下進行移植,並在40度完全回復原來的形狀,因而可自行全然填補形狀不規則的骨缺損。過程中的過渡溫度接近人體的生理溫度,因而大幅提高其應用於微創手術的可行性。

這自行填補支架擁有多孔結構及互相連結的孔洞,以供細胞遷移及形成新組織。支架孔洞的大小平均為670微米(頭髮的直徑約為100微米),即接近人體的鬆質骨(人骨的內層)孔洞的大小,以模擬人體內的實際微小環境。理大研發的支架大約60%為空隙,此乃支架最佳結構。

支架的機械強度不能太低,否則會變形或遇撞斷裂;也不能太高,否則周遭骨組織的密度會降低。理大研發的支架抗壓強度設為13.6兆帕(MPa / Megapascal),即相當於人體的鬆質骨的抗壓強度。實驗室測試又顯示,該支架具生物相容性、不會引起排斥,亦不具細胞毒性。

骨骼再生的動物實驗

胡教授表示:「通過兔股骨缺損研究,我們進一步檢驗自行填補支架促進骨骼再生的成效,結果顯示支架能克服傳統聚合物支架的缺點,有很大潛力應用於骨骼再生。」

在動物實驗中,18隻白兔每條腿的股骨於膝關節位置都有缺損,即一共有36處缺損。牠們一半被分為實驗組,另一半則為對照組。

實驗組白兔骨缺損的位置被植入大小壓縮至原來一半的支架(支架壓縮前的尺寸比骨缺損大大概5%)。在加入40度(攝氏度°C)的鹽水後,被壓縮的支架在60秒內膨脹,把骨缺損全然填滿。對照組的骨缺損並無植入支架。

手術後12周,實驗組的骨內骨組織生長較快,有46%骨內生長,代表有46%骨缺損被修復;對照組則只有24%骨內生長。

實驗亦證實自行填補支架能導引成骨細胞及血管的形成,這些都是合成骨組織的要素。在手術後12周,實驗組在支架上生長的血管數量,是對照組的四倍。此外,實驗組5%的骨表面被成骨細胞覆蓋,但在對照組幾乎找不到成骨細胞。 

總括而言,理大研發的嶄新形狀記憶支架有以下優點:

  • 能以微創手術植入;
  • 自行調節和自行填補;
  • 擁有重塑骨骼的最佳結構;
  • 具生物相容性、不會引起排斥;
  • 具良好機械性特質。

###


Disclaimer: AAAS and EurekAlert!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the accuracy of news releases posted to EurekAlert! by contributing institutions or for the use of any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EurekAlert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