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Release

青少年上网时间越长,越容易遭遇网络霸凌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BMC (BioMed Central)

最近发表在开放获取期刊《BMC公共卫生》(BMC Public Health)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在14-17岁的在校生中,那些使用社交网络较多的孩子相比只填了个人资料的孩子,更容易遭遇网络霸凌行为。该研究的对象为欧洲国家的学生。

来自希腊雅典大学的研究者发现,罗马尼亚、德国和波兰的在校生,如果每天(周末除外)使用社交网络超过2小时,便更容易遭受网络霸凌,包括收到激烈、有威胁性的信息,被社交排挤,被散布谣言,以及被人分享私人的、不合适的或有羞辱性的信息。

研究的共同作者Artemis Tsitsika教授说:“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过去的研究认为无论是拥有社交网络账号但不常用还是大量使用社交网络,都会提高被网络霸凌的风险,但我们的发现对这一结论提出了挑战。”

研究者们发现,有些国家的在校生遭遇网络霸凌的比例较高,如罗马尼亚(37.3%)、希腊(26.8%)、德国(24.3%)和波兰(21.5%),有些国家这种情况则较少,如荷兰(15.5%)、冰岛(13.5%)和西班牙(13.3%)。

Artemis Tsitsika教授补充道:“我们发现,除了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长短,还有多个因素可能会影响网络霸凌发生的频率,同时也可以解释这种国家间的差异。希腊和罗马尼亚的网络霸凌较多,可能是因为这两个国家网络素养较低,缺乏相关法规,且社交网络的突然崛起也让家长和孩子之间有了巨大的技术代沟。荷兰的网络霸凌较少,可能是因为荷兰较好地推广了网络安全策略,且在教育系统中有专门针对上网技巧的教学。无论在哪个国家,青少年在没有监管和缺乏网络素养的情况下上网越多,越容易在网上发布自己的私人信息以及与陌生网友见面。”

研究者号召教育系统应把信息通信技术方面的教育加入课程,尤其是在那些网络使用率急速上升的国家。

作者在德国、希腊、冰岛、荷兰、波兰、罗马尼亚和西班牙分别进行了以学校为单位的调研,七个国家中共有12372名14-17岁的学生匿名填写了问卷,回答关于网络使用、社交因素和网络霸凌的问题。

研究者提醒,该研究作为观察性研究,无法给出网络霸凌的直接原因。另外,由于现在距离数据收集已过去5年,研究可能无法完全代表目前网络霸凌的状况。

###

Media Contact

Hannah Lewis
Communications Assistant
BMC
T: +44 2078 4336 24
E: hannah.lewis@biomedcentral.com

Notes to editor附注:

1. 原文:

Cross-national aspects of cyberbullying victimization among 14–17-year-old adolescents across seven European countries. Athanasiou et al. BMC Public Health 2018.
DOI: 10.1186/s12889-018-5682-4

限制令解除后,原文链接如下:https://bmcpublichealth.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889-018-5682-4

报道时请提及期刊名称《BMC公共卫生》(BMC Public Health)。如果您是为网站写作稿件,请附上原文链接。由于BMC的开放获取政策,本刊所有文章都可以免费阅读。

2. 《BMC公共卫生》(BMC Public Health)是一本同行评审的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发表关于流行病学和对公共卫生各个方面理解的文章。期刊特别关注的话题包括会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相关的环境、行为和职业因素,以及政策、医疗实践和社区干预的影响力。

3. BMC作为开放获取出版的先锋,不断推出一系列高质量的同行评议期刊,这包括了BMC BiologyBMC Medicine等涵盖范围较广的期刊,以及Malaria JournalMicrobiome和BMC系列期刊等专门刊物。BMC认为,科研永不止步。因此,我们致力于不断创新,以更好地满足科学共同体的需要,确保所发表的科研成果的完整性,并推广开放研究的益处。BMC是施普林格∙自然旗下机构,这让我们更有机会帮助世界各地的作者相互沟通并促进科学发现。


Disclaimer: AAAS and EurekAlert!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the accuracy of news releases posted to EurekAlert! by contributing institutions or for the use of any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EurekAlert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