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报告说,荧光细菌共生体改变了它们的乌贼宿主的基因表达。动物微生物组可能影响在解剖结构上远离与它们直接相关的组织和器官。然而,构成这种效应的基础的机制仍然未知。使用夏威夷短尾乌贼 ( Euprymna scolopes)与发光细菌共生体费氏弧菌(Vibrio fischeri)之间的共生关系,Margaret McFall-Ngai及其同事比较了幼年和成年动物以及昼夜周期不同阶段下的有无这些共生体情况下的这些细菌所在的发光器官、眼和鳃的基因表达。无共生体和有共生体定植的幼年和成年动物的全部这三种器官的基因表达水平有差异,每一个器官都有差异表达的基因的一个独特集合。对于眼和鳃的某些基因,这种共生体对表达的效应随着一天的不同时间而变化,最大化效应出现在宿主活跃的晚间早期。当被一种无法发光的突变共生体定植之后,发光器官的更少的基因做出了响应,而眼中的所有这些典型响应基因没有对这种突变共生体做出响应。这组作者说,这些结果提示,费氏弧菌在这些乌贼的发光器官定植导致了基因表达的全系统变化,其中一些变化是由生物发光驱动的。
###
Journal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