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数个中国现代城市的咖啡馆内顾客行为进行观察之后,研究人员报告说,来自种植稻子地区的人(他们中有许多人完全没有参与耕作)会表现出相互依赖的行为,例如,他们会坐在一起或挤身穿过椅子间的逼仄通道,但是,来自小麦种植地区的人(再次强调,他们中许多人并不种田)则更常表现出独立的个体行为,他们会独自就坐或主动移走挡道的椅子。作者说,这些顾客中的行为差异第一次提出证据表明,历史上的稻米区相对于小麦区的文化差异也进入到了现代生活;这些行为差异对文化的现代化理论提出了挑战,该理论认为,随着国家变富、现代化和城市化,受到这些文化影响的人会变得更具独立个性特征并更加西化。作者说,在解释人们日常行为时,人们的耕作文化孑遗似乎比像富有等因素更为重要。
几千年来,中国的北方人从事小麦种植,而南方人则种植水稻。稻农常常共同劳作、协调灌溉,这些都可能会导致相互依存的文化,而这在种小麦的地区并不常见,因为那里的农夫更具独立个性。为了评估表明稻米文化相对于小麦文化的行为是否延续至今,Thomas Talhelm和同事对中国6个现代城市(包括香港)星巴克中的顾客进行了观察。他们先是对每家咖啡馆内独自就坐者进行了人数清点,结果发现,在所有256家咖啡馆内所见的8964人中,大多数来自水稻种植区域的人独自就坐的可能性较小。此外,作者将椅子放在过道中,观察人们对此如何作出反应:是自己绕过椅子以挤身通过(表明愿意为环境而调适自己),或是将挡道的椅子移开(显示试图掌控环境)。在5个城市中,共有678人经受了这一“椅子实验”;结果发现,来自水稻种植区域的人搬开椅子的可能性较小。其他的发现还包括:较为富庶城市中的顾客(他们更为西化,因此被认为更符合小麦种植区的文化特征)实际上独立性却较低。据Talhelm和同事披露,他们的研究显示的证据表明,在人们目前日常生活的行为中,历史文化是重要区域差异的源头。
###
Journal
Science Adva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