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Release

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的初始碰撞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Science China Press

青藏高原享有“世界第三极”的美誉。最近一项研究揭示了导致青藏高原最终形成的印度与欧亚大陆是如何发生碰撞的。

研究相关的论文题为:“印度与欧亚大陆初始碰撞时限、封闭方式和过程 (Processes of initial collision and suturing between India and Asia)”,为近期出版的2017年第3期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中国科学地球科学》英文版)的综述性文章,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丁林研究员撰写。研究者对十余种厘定大陆碰撞的方法进行了评估,认为周缘前陆盆地的构造-沉积响应对大陆初始碰撞最为敏感, 而古地磁学作为独立的证据也是非常好的定量研究方法。在系统总结了研究者过去十余年成果的基础上,指出印度-欧亚大陆于~65Ma首先在中部碰撞,随后向东西两侧穿时性碰撞的模式最符合青藏高原地质演化历史。

印度—欧亚大陆的碰撞是近5亿年来地球历史上发生的最重要造山事件。尽管地球历史上关闭了许多大洋, 导致大陆碰撞, 唯独印度与欧亚大陆的碰撞引起了大面积的地表隆起。这种碰撞和持续作用, 影响范围已经远远超越了青藏高原, 波及中亚腹地、东南亚和中国东部地区。因此, 印度与欧亚大陆的碰撞及青藏高原的变形应有其独特的碰撞机制和陆内变形过程。在20世纪80~90年代, 国际上普遍接受55Ma印度首先在西构造结与欧亚大陆发生碰撞, 随后向东穿时性封闭的模式。

近十几年, 以该文第一作者为首的中国科学家根据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及其两侧地层资料, 发现了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相关的周缘前陆盆地,该盆地中沉积了最早达到印度大陆的欧亚大陆物质。结合构造变形、前陆盆地物源分析以及古地磁等方法,首次提出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的起始时间在65~63Ma, 碰撞首先从中部开始, 然后向两侧的西构造结和东构造结穿时性启动。

该碰撞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它预测: (1) 青藏高原将发生大规模的陆内俯冲, 陆内俯冲量将多出近1300 km,陆内俯冲可能是青藏高原大规模变形的主要动力学模式; (2) 大规模的陆内俯冲将引起变形的远程效应; (3)青藏高原碰撞后将发生大规模的陆内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此外,随着大陆碰撞作用的持续进行,喜马拉雅山南向生长,当喜马拉雅山高度超过原始青藏高原时,引起了高原内陆气候的强烈干旱化,并最终奠定现今南亚季风格局。

更多详情请阅原文:

丁林, Maksatbek S, 蔡福龙, 王厚起, 宋培平, 纪伟强, 许强, 张利云, Muhammad Q, Upendra B. 2017. 印度与欧亚大陆初始碰撞时限、封闭方式和过程.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47 (3): 293–309, doi: 10.1360/N072016-00244

http://engine.scichina.com/publisher/scp/journal/SCES/60/4/10.1007/s11430-016-5244-x?slug=full%20text

###


Disclaimer: AAAS and EurekAlert!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the accuracy of news releases posted to EurekAlert! by contributing institutions or for the use of any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EurekAlert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