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Release

原來袋鼠會用眼神對視與人類溝通!

Kangaroos can intentionally communicate with humans, research reveals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袋鼠有意識地與人類溝通

image: 研究發現袋鼠能有意識地與人類溝通,會交替凝視裝有食物的透明盒及研究人員,希望藉此取得食物。 view more 

Credit: Alan McElligott博士與Alexandra C. Green博士

貓狗等家畜會向人類討吃,甚至會發出叫聲與人類溝通。你有否想過原來袋鼠也會用眼神對視和人類「說話」甚至求助呢?由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城大)科學家領導的聯合研究首次發現,不屬於家畜類的袋鼠,原來也會有意識地與人類溝通!這項發現推翻了普遍認為只有家畜才有類似行為的想法,亦低估了動物有意識地與人類溝通的潛力。

研究由香港城大賽馬會動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院(JCC)傳染病及公共衞生學系動物行為及福利副教授Alan McElligott博士領導, 並與英國羅漢普頓大學及澳洲悉尼大學合作。研究結果早前已於科學期刊《生物學快報》(Biology Letters)上發表,題為〈Kangaroos display gazing and gaze alternations during an unsolvable problem task〉。

馴化與和人類溝通的能力有?

外界普遍認為,透過馴化(domestication)、即長期飼養和掌控其繁殖過程,可以提升非靈長類兼哺乳動物與人類之間的溝通能力。不過,實情是這樣嗎?McElligott博士與團隊就此進行研究,以袋鼠這種從未被馴化過的有袋、哺乳類動物作為研究對象。他們找了來自澳洲三個野生動物公園的袋鼠來進行測試;而由於來自野生動物園,這些袋鼠都已習慣了人類的存在。

研究人員首先對三種不同品種、共16隻的袋鼠進行六次連續的訓練。研究人員將食物放進無被密封的透明盒內並放在地上,袋鼠都可以自行翻開食物盒而吃掉食物。在六次訓練均成功吃掉食物的袋鼠共有11隻,研究人員繼而對牠們進行測試︰將食物放進密封的盒內再放在地上,然後觀察袋鼠在發現不能自行打開食物盒後,會怎樣應對。

研究發現,這11隻袋鼠當中,有10隻會主動凝視(gaze)負責把食物放在盒內的研究人員,希望藉此取得食物,其中9隻更會交替凝視食物盒和研究人員,展示出更高層次的溝通方式。

固定凝視及交替凝視,通常被視為與人類及非靈長類動物作出指示時的行為相似,目的是吸引其他在場者注意某一物件,屬於有計劃的意識行為。而當袋鼠發現打開不了食物盒時會用眼神與人類溝通,研究人員認為這與家畜未能解決問題時的表現一致。

袋鼠有意識地與人類溝通

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來自悉尼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Alexandra C. Green博士指出,有被測試的袋鼠更會以嗅和抓的方式向研究人員「求助」。 McElligott博士坦言,當發現從未被馴化的袋鼠,與已被馴化的動物如狗隻有相類似的求助行為時,他感到十分驚訝。他說:「我們從這次研究發現,動物原來可以互相學習溝通方式,而凝望人類以取得食物的行為並不局限於家畜,與馴化無關。事實上,同樣屬於群體動物的袋鼠,其表現跟接受相同測試的狗、馬以至羊的行為非常相似,而且展示出一定的認知能力。」

他形容這次研究具突破性的發現,提供了理據支持,群體動物在作出人類指示行為方面,讓同種動物產生視覺刺激反應的特定條件,以及正向社會化,可能比該類動物是否屬於家畜更重要;而且就連相對沒有那麼溫馴的品種的袋鼠,也展示出凝視的行為,意味著袋鼠或者能透過與人類的互動而學習到這些行為。

McElligott博士並說:「研究顯示我們之前低估了動物對人類作出有意識溝通的潛力。袋鼠是首種有袋動物接受這類研究的,而我們研究的結果令人鼓舞,將促進對非家畜的認知研究。若能對一個物種的行為有更全面了解,將有助改善其福祉。」

Green博士則說:「袋鼠是澳洲的標誌性動物,受不少人喜歡但亦有人認為牠們是有害的動物,我們希望是次研究可以令大家關注袋鼠的認知能力,並對牠們建立更加正面的態度。」

團隊建議下一階段有關袋鼠的研究,應該觀察牠們互動時的眼神和行為,例如頭部的方向及四肢動作,再檢視牠們與人類互動時有否類似動作。

McElligott博士既是論文的通訊作者,亦與Green博士同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團隊另一位成員則來自新南威爾士的水底研究小組(Underwater Research Group of New South Wales)。

這項研究獲得動物行為研究協會的資助進行。

 

 


Disclaimer: AAAS and EurekAlert!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the accuracy of news releases posted to EurekAlert! by contributing institutions or for the use of any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EurekAlert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