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Release

浸大科學家發明控制分子手性新方法 助消除藥物副作用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Jeffery Huang Zhifeng,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image: Dr Jeffery Huang Zhifeng, Associate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Physics at HKBU, has developed a novel approach to manipulating the chirality of drug molecules. view more 

Credit: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香港浸會大學(浸大)科學家發明一種淨化藥物的新方法,透過轉動設置於納米結構製作儀器內的基板,控制藥物份子的手性(chirality),從而消除會令藥物出現副作用的手性分子,為日後大量生產更為純淨、低成本和安全的藥物,提供一個具備高效流程和更環保的方案。是項研究成果已於刊登於國際知名科學雜誌《自然化學》。

控制分子手性提升藥物安全

許多化學分子均有兩種手性,彼此的形狀有如鏡中的倒影。兩種手性分子有著相同的分子式(molecular formula),但分子中組成原子(atoms)的空間排列方式並不相同。分子的手性有如人的一雙手,分「左手性」和「右手性」兩種結構。左、右手性分子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生物化學作用。

大部份醫藥含有數量均等的左手性分子和右手性分子,即常見的「外消旋藥」。其中一種手性分子可治療特定疾病,但另一種或會有不良副作用。把兩種手性分子分離,或生產具備治療效果的單一手性分子(即「單一對映體」),有助製造更安全和有療效的藥物。

宏觀控制分子手性

一般而言,分子極之細小,僅如一條頭髮直徑的百萬分之一至十萬分之一。故此以「宏觀」的方法(即可以用肉眼看見和用手操作的方法)選擇性地生產單一手性分子幾乎是不可行的。要生產只含單一對映體的藥物,化學家現時在實驗室或工業生產中大多使用稱為「手性配體」的分子,在分子的層面控制藥物分子的手性。這種生產過程稱為「非對稱合成」。然而,現有生產單一對映體藥物的技術過程複雜、昂貴而且不環保。

浸大物理系副教授黃陟峰博士及其研究團隊,聯同四川大學、廣西醫科大學及南方科技大學,研發出一種全新的宏觀方法,以螺旋彈簧形狀、大小如頭髮直徑千分之一的螺旋金屬納米結構(即「金屬納米彈簧」)作為中介,實現了對分子手性的控制。

旋轉方向決定分子手性

研究團隊採用一種稱為「大傾斜角物理氣相沉積」的納米材料製造技術,在一塊基板上製造出金屬(例如銀或銅)納米彈簧。當基板以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旋轉時,便會分別製造出右手性以及左手性的金屬納米彈簧。

研究團隊繼而使用紫外光引發化學反應,令吸附在金屬納米彈簧上的「2-蒽羧酸」(英文簡稱AC)分子進行化學反應,形成與手性藥物相似的手性分子產物。當AC分子吸附在右手性金屬納米彈簧表面,並曝露於紫外線,會優先產生右手性分子產物;而當AC分子吸附在左手性的金屬納米彈簧表面,並曝露於紫外線,便會優先形成左手性分子。換言之,基板旋轉的方向決定了金屬納米彈簧的手性,進而可靠地決定所生產的分子的手性。

研究顯示,只需從宏觀層面控制基板的旋轉方向,便能輕易地控制分子的手性。這是首次利用宏觀方法(控制直徑為4英寸的基板的旋轉方向)去控制微細分子(十億分之一米的AC手性分子產物)的手性。

以環保方法減少藥物副作用

黃博士指出:「成功地透過宏觀工程方法去控制分子手性,可方便輕易的製造出只有左手性或右手性的單一對映體藥物,這將有助消除許多藥物的不良甚或是致命的副作用。」

目前用非對稱合成方法生產藥物,無可避免需要使用手性配體,卻很有可能造成環境污染。相反,這個嶄新方法使用的金屬納米彈簧,可在生產單一對映體藥物中重複使用,並無需使用手性配體,為日後大量生產藥物提供一個具備高效流程、低成本和使用循環物料的方案。

###


Disclaimer: AAAS and EurekAlert!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the accuracy of news releases posted to EurekAlert! by contributing institutions or for the use of any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EurekAlert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