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Release

1980-2020年中国湿地变化:隐性损失与恢复成效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Science China Press

1980-2020年中国湿地变化特征

image: (a) 展示了1980-2020年不同时期中国湿地面积及变化趋势,(b) 展示了过去40年不同时段湿地面积损失、增加及净变化情况。 view more 

Credit: ©《中国科学》杂志社

该项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毛德华研究员和王宗明研究员领衔完成。毛德华说,“虽然看起来像是一个简单的数据分析,但生产这套聚焦40年中国湿地变化的具有数据一致性的湿地分布数据集,用了将近五年的时间”。采用集成面向对象和分层决策树分类法,对1980年至2020年间获得的53,000多景Landsat影像进行了分类,并构建了六个时期(1980、1990、2000、2010、2015和2020)的国家尺度湿地制图产品(China_Wetlands)。基于“China_Wetlands”,该文揭示了近40年来中国湿地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轨迹。“我认为这是一项伟大的工作”,罗德岛大学的王野乔教授说。

2015年之前湿地面积大幅萎缩,2015—2020年间湿地面积略有回升。40年间中国湿地净损失面积约为60.9 × 103 km2,约占1980年面积的12%。虽然这个面积值看起来相对小,但我们必须关注湿地的隐性损失。人工湿地的增加抵消了自然湿地的损失,抵消量为15.6 × 103 km2。地表水面积约扩大14.0 × 103 km2,这也掩盖了沼泽湿地的损失特征。“这项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信息。‘零净损失目标’显然不适合我们国家的可持续湿地保护与管理。”王宗明研究员说。

“湿地的可持续管理和有效保护不仅需要关注湿地面积,还需要关注湿地的景观结构和提供重要生态系统服务的小微湿地。“为应对未来不同情景的未来气候变化,扩大生态工程,优化管理制度等的同时,对于湿地保护的成效,需要综合评估,对于不同湿地类型间的不合理转换以及外来物种入侵等,均需要加以控制”,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姜明研究员介绍说。

北京大学的袁文平教授说:“China_Wetlands数据集将会成为生态研究和国家及全球环境目标评估的重要支撑。”

“我们很高兴与大家分享这一重要的湿地产品。事实上,已经有许多位学者关注和申请使用该产品了。”毛德华介绍说。

 

研究详情请见原文:

The trajectory of wetland change in China between 1980 and 2020: hidden losses and restoration effects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095927324009216

 


Disclaimer: AAAS and EurekAlert!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the accuracy of news releases posted to EurekAlert! by contributing institutions or for the use of any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EurekAlert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