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Release

神奇的金属纳米片自卷曲形成纳米囊泡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Science China Press

细胞和金属囊泡的形成机制描述

image: (a) 细胞膜结构具体示意图,其具有超薄和亲疏水特性。(b)界面应力驱动金属纳米片卷曲形成金属囊泡。 view more 

Credit: ©《中国科学》杂志社

今日,《国家科学评论》在线发表了厦门大学黄小青教授,以及苏州大学邵琪教授的合作研究成果,该研究团队通过对细胞膜结构的深入分析,利用界面应力驱动超薄RhRu纳米片卷曲形成RhRu囊泡,这种具有囊泡结构的催化剂在氢气燃料电池中展现了优异的性能。

研究人员为了研究囊泡结构的形成机理,对反应中间产物的形貌和元素含量进行了时间跟踪分析。在测试中发现首先形成的是纯Rh超薄纳米片,随着反应的进行Rh纳米片逐渐长大;当反应进行到一定时间后,Ru元素逐渐被还原出来,同时纳米片开始弯曲形成碗状结构;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碗状结构逐渐形成囊泡结构。由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Ru元素的逐渐析出是形成囊泡结构的关键因素。此外,相应的理论密度泛函理论也显示,Ru原子在Rh纳米片表面的沉积可以降低纳米片弯曲的动力学势垒。

此外,研究人员对RhRu囊泡进行了电化学氢气氧化性能测试。RhRu囊泡催化剂在50 mV的过电势下质量活性达到了7.50 A mgRh+Ru−1,远远高于商业铂碳催化剂(0.31A mgPt−1)。同时在燃料电池系统中的功率峰值密度达到了1.62 W cm2,也高于商业Pt/C (1.18 W cm2)。

研究详情请见原文:

An-all metallic nanovesicle for hydrogen oxidation

 https://doi.org/10.1093/nsr/nwae153


Disclaimer: AAAS and EurekAlert!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the accuracy of news releases posted to EurekAlert! by contributing institutions or for the use of any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EurekAlert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