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发表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志红教授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该团队构建了一个统一的气候模拟评估框架,利用该框架评估了五种多模式集合处理策略在中国区域的表现,发现更精细的集合处理策略优于简单的多模式集合平均方法,且预估平均温度和总降水量中位数变化的一致性较好,同时降低了不确定性,提高了鲁棒性,其中结合模式性能与独立性的ClimWIP方案综合最优。
使用该最优方案预估了全球变暖1.5和2℃下中国全域及7个分区的年平均温度和总降水的未来变化,结果表明全球变暖1.5和2℃下(相对于工业化前),中国区域年平均温度增加约1.1和1.8℃(相对于1995—2014年),总降水增加约5.4和11.2%。其中东北地区增温最强,增幅达1.3和2℃,华北和西北次之,西南地区增温最弱。西北地区总降水量增加最大,全球变暖1.5和2℃下增幅为9.1%和17.9%,华北次之,增幅为6%和11.8%。西南地区总降水量变化不确定性大,信噪比最小。
基于最优多模式集合处理方案得到的中国区域未来气候变化信息可以增强未来预估的可信度,并为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评估、风险识别及其适应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详情请见原文:
朱欢欢, 江志红, 李肇新, 李伟, 姜胜, 周攀宇, 赵暐昊, 李童. 2023. 统一框架下中国气候预估多模式集合策略对比.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53(9): 2155–2171
Journal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